| 
  •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,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.

  •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-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&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& messages. Very soon,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. Check it out today!

View
 

11

This version was saved 5 years, 3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    Page history
Saved by 陳美吾 60784007I
on December 25, 2018 at 7:53:55 pm
 

葉品辰

 

老師在課堂上介紹了「宗教博物館」,因此我查了一些相關資料,放在這裡讓同學們對宗教博物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

 

博物館資訊:

交通

世界宗教博物館為全世界首座以世界宗教為主題的博物館,位於新北市永和區比樣廣場中,以下介紹兩種交通方式。

1.捷運頂溪站1號出口,搭乘免費的比樣廣場接駁車至比樣廣場,步行即可到博物館。

2.捷運頂溪站2號出口,搭乘公車706號至永平高中,下車後步行即可到博物館。

門票

全票150、學生、教師票100

 

博物館歷史:

宗博為靈鷲山無生道場的創始人心道師父首創及推動,藉由博物館的典藏、展覽、活動、研究、出版等功能,呈現出宗教的力量、獨特之處,並增進觀眾對世界宗教共同的認識。

在台灣最常見到佛教出家人向大眾推廣或募款的原因,通常多是要替佛陀建造一個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大廟,供僧眾及信徒膜拜;或是建醫院、蓋收容所,要解決人們「身」受的苦。但是,心道師父卻不是這樣的,他要解決人們「心」受的苦。 

許多人總是好奇,是什麼樣的經歷,使心道師父捨身在墓地墳塔、荒山石洞中,遠離繁華的世間,孤獨得過了十數年。悟道出關後,又是一股什麼力量,促使這一位來自緬甸,說起話有些靦腆,傳道時也並不特別鏗鏹有力的心道師父,卻又特立獨行的、無怨無悔的在一般人認為急功近利的台灣島上,蓋一座過去沒有、未來也可能不會有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呢?

心道師父認為世界是一個地球村,不應該有國籍與宗教的分別心,可是,目前在世界各地,卻不斷的有宗教衝突產生,同時,在弘法過程中,心道師父體認到現代社會因道德淪喪所產生的混亂現象,種因於宗教之脫序,社會大眾對於宗教的認識不清,而傳統教育體制也未能提供一個良好信仰的管道。因此,希望能倡導正確的宗教教育,滿足社會大眾精神生活的需求,提供一個寓教於樂的休閒去處,提昇台灣藝術文化生活的水準,同時也為台灣創立一個具有特色的國際性觀光據點。

台灣有許多不同的宗教,而且同一種宗教間又分成許多不同的教派,其中也有些藉著宗教的名義招搖撞騙,一般人在搞不清楚狀況之下,或是乾脆將宗教列為拒絕往來戶,或是碰到某一宗教團體後就一頭栽入,對於傳道者所說的話言聽計從,根本無法判別是非,嚴重者甚至造成許多社會或家庭問題。心道師父認為雖然不必勉強所有人皆信奉宗教,但卻認為應該教育社會大眾有基本的「宗教知識」,如此才不會因迷生信,誤入歧途。

基於這個理由,心道師父認為無生道場如果成立佛教博物館,或建大型寺廟,或許能提供本土佛教徒心靈的寄託,而且也是信眾所樂見的,募款建館的任務也容易達成,但是卻無法達到上述遠大的目的。相反地,藉由一個現代化,以休閒育樂的手法傳播知識的博物館型態來介紹宗教知識,卻可能是一個無可取代的最佳方案。

 

博物館展覽品:

展出十種世界主要宗教之文物:佛教、道教、基督宗教、猶太教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、錫克教、神道教、古埃及宗教、馬雅宗教,另外還有台灣傳統信仰。

 


愛麗莎

60784084I

連接:http://www.millionbook.net/gt/s/sanmao/shldgs/002.htm

 

大家都應該看過此散文:三毛的《沙漠中的飯店》。老實説,我覺得此散文最有趣的方面是三毛提到的跨文化溝通誤會。雖然她透過具體的文化現象 (美食)和她來自西班牙的丈夫,荷西,分享她的文化,荷西還誤會三毛。

 

『第一道菜是「粉絲煮雞湯」。荷西下班回來總是大叫:「快開飯啊,要餓死啦!」白白被他愛了那麼多年,回來隻知道叫開飯,對太太卻是正眼也不瞧一下,我這「黃臉婆」倒是做得放心。話說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,他喝了一口問我:「咦,什麼東西?中國細麵嗎?」 「你岳母萬裡迢迢替你寄細麵來?不是的。」 「是什麼嘛?再給我一點,很好吃。」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絲:「這個啊,叫做‘雨’。」「雨?」 他一呆。我說過,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,說話自然心血來潮隨我高興,「這個啊,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,下在高山上,被一根一根凍住了,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米酒喝,不容易買到哦!」荷西還是呆呆的,研究性的看看我,又去看看盆內的「雨」,然后說:「你當我是白痴?」 我不置可否。「你還要不要?」回答我:「吹牛大王,我還要。」 以後他常吃 「春雨」,到現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做的。有時想想荷西很笨,所以心裡有點悲傷。 』

 

老實説我看了這一段三遍才懂她的意思,而且我承認我還不太確定我懂三毛分享的背景故事。難怪不了解中華文化的荷西只能呆呆地看著她。荷西不懂三毛的故事真的代表他很笨嗎?我覺得不是。因他的文化完全不一樣,他無法想象三毛描述的細節。我覺得最有趣的是,結果荷西雖然不知道「春雨」是用什麽東西做的,不過他還常吃「春雨」。荷西不能想象這道菜的背景故事,可是他知道這道菜很好吃。三毛好像認為這次的跨文化溝通完全失敗了,可是我覺得是很好的開始。在如此的情況下,説話者不應該這麽不耐心,而給聽話者漸漸地適應陌生的文化的機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這週上課提到一個我覺得非常有趣,也從來沒有聽過的專有名詞叫做「文化飛地」(culture enclave),或者更精確地說是族裔飛地(ethnic enclave)。族裔飛地的定義是,一個特定族裔在一個國家的境內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圈,形成一國內的異文化特殊現象。通常此一特殊族群為少數族群或移民,以美國來說,族裔飛地的族群通常指的是華人、土耳其裔、猶太裔等等。而族裔飛地的影響力在於族裔經濟(ethnic economy) ,族裔經濟的出現,是少數民族或移民為了在異鄉生存下去而產生出的人類活動。無論是族裔飛地還是族裔經濟,都呈現了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融合。

     我也查到一個關於族裔飛地很有趣的觀點,那就是即使是同一族裔中,也有異質性(heterogeneity)的區別,表現在status, class and social mobility, gender,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這四個方面。關於這個論述可以參考pecoud-whatisethnic-IRS.pdf

     在美國,紐約的唐人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文化飛地的例子。所以,我也好奇唐人街的形成,而這就不得不追溯到華人在美國的歷史。經過查詢相關資料後,令我非常震驚的一個發現是,有文化大熔爐之稱的美國,竟然在歷史上有這麼一段不堪的印記,那就是1882年頒布的「排華法案」,這項法案歷時了近六十年之久,直到1943年二戰期間中美結盟才解除。十九世紀初,美國為了興建鐵路,所以大舉向外國勞工招手,於是有大批的中國人到美國為美國這片土地建立基礎建設。然而到了1880年代美國經濟衰退,白人的工作機會受到相對廉價的華人工資的威脅,所以政府提出的排華法案,要求華人勞工必須離開美國,以保障美國當地人的工作機會。此舉,令身為二十一世紀的華人仍然感到不可置信且憤恨不平,2011年,美國參議院終於在加州華裔眾議院女議員的提案推動下,公開為美國在歷史上犯的錯誤表達歉意。也在今年,美國電視台PBS發行了一部紀錄片,就叫做「排華法案」(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),提供紀錄片第一部分的連結給大家參考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bBatK7JWYc/ Chapter 1 |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。

「     全球化」已經不再是新的概念,移民或是跨文化互動只會越來越頻繁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會以更多的形式越來越緊密的結合,關係只會越來越交錯複雜,我們應該要適時地駐足,回顧歷史的經驗和教訓,並且對於未來保持開放的心態,期許在更多文化的交互作用下,能為這個世界增添更絢麗的色彩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華研所碩一 60784007I 陳美吾

 

論文名稱:閱讀、對話、書寫與文化理解:一個多元文化教育方案的實踐經驗

 

出處:高雄師大學報 2004,17,1-20

 

作者:何青蓉(Ching-Jung Ho)

 

主要論點:

缺乏多元文化素養是當前台灣社會接納跨國婚姻移民最大的阻礙。筆者認為透過課程設計,將本國婦女與外籍配偶一同上文化課,將有助於促進本地居民與跨國婚姻婦女間跨文化的理解,進而提高他們多元文化素養。

 

研究方法:

開辦高雄市新興社大的「文化視窗」課。

實施時間:2003 年 9 月下旬到 2004 年元月,共十八週。(每週上課一次,從晚上 7 點到 9 點,3 小時。)

成員:17 人。(本地婦女:12 人;跨國婚姻婦女:5 人) (越南:三位、柬埔寨:兩位)

 

教學活動的進行:

每次上課透過照片或影片與書面問題,讓學員以隨意方式分組討論。差異化教學(僅會中文注音符號的同學個別帶開一對一輔導)

考慮到文本資料與閱讀涉及學員中文閱讀能力,所以盡量以圖像,包括照片、影片,或音樂等教學媒材。(真實存在的照片。日常生活軸線的照片幾乎都是教學者開車遊走

高雄拍攝而來的;至於跨國婚姻現象的媒材則含括影片與新聞剪報等。

 

感想:

看完論文之後,發現這樣的研究方法,有很大的漏洞。首先,作者在論文已坦承來參加外國婦女後來大多因家庭因素(家裡人不支持來上課)缺席課程盛多,無法確定其學習效果。多次出現只有一兩位外籍配偶來上課之情形。另外,作者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出的作業多為作文。可是我發現論文中說道來參加課程的外籍配偶大多只會聽說,讀寫有問題,連拚注音也有問題。後來還需另外請小老師帶開教寫字。那麼實際上到底在上課的情形(實際讓外籍配偶與本國居民交流的效果)是怎樣就不得而知。

 

3多元文化教育-何青蓉1.pdf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Comments (0)
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