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 
  •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,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.

  •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-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&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& messages. Very soon,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. Check it out today!

View
 

15

This version was saved 5 years, 4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    Page history
Saved by sophymeme3172@...
on December 26, 2018 at 1:48:36 pm
 

 

 

 

台灣 華人文化

 

華人

 

越僑

 

華僑

 

Diaspora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華研所碩一 劉芸嘉

     這週課堂上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「僑鄉」,老師舉例,在台灣金門是僑鄉的代表,若在歐洲愛爾蘭則是代表。愛爾蘭這個國家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,因為我最喜歡樂團就是從愛爾蘭發跡的,平時對於愛爾蘭這個國家名字也不陌生,但是要說出對於愛爾蘭的有什麼具體的認識,卻也說不上一兩點,所以我查了一些與愛爾蘭相關的資料,藉此機會好好地重新認識這個國家。

     在理解愛爾蘭的例子前,我先針對「僑鄉」進行定義的探討。僑鄉指的是泛稱與華僑有廣泛聯繫的中國城市與鄉村,亦為「華僑之原鄉」。(江柏煒,2012)其包含兩項意義,一是移民或歸僑的比例佔僑鄉總人口的10%,第二項是僑匯經濟為僑鄉的主要經濟源。金門正是一個僑鄉的經典例子,由唐振瑜導演所執導的紀錄片<落番>(http://np.cpami.gov.tw/youth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view=article&id=5213&Itemid=40),正是以金門的僑民作為主角,敘說過去金門人到南洋或世界各地打拼的故事,並且達到讓其後代子孫瞭解他們的「根」在金門的意義。

 

 愛爾蘭國旗  

     愛爾蘭是一個獨立國家,屬於歐洲的天主教國家,中世紀的時候(約十二世紀),英國的勢力入侵愛爾蘭,並且展開長達三百多年的殖民時間(1603~1949)。然而,於西元1845年時時,愛爾蘭發生了一場大饑荒(Great Famine),就是歷史上著名的「馬鈴薯瘟疫」(1845~1850),這場瘟疫讓愛爾蘭人為了求生存,不得不離開家鄉,遠到美洲重新建立家園。馬鈴薯於十六世紀地理大發現後,由西班牙人從中南美洲帶回歐洲,後由英國人傳到愛爾蘭,對於愛爾蘭人來說,馬鈴薯是一大福音,因為當時的地理環境適合種植馬鈴薯,加上法鈴薯不需要太多的中職面積,因此,產生了許多佃農,也得以支撐每家戶的經濟,使得當時愛爾蘭因為馬鈴薯的傳入,人口在五十年內增加了一倍。然而1845年,一種讓馬鈴薯枯萎的真菌(Phytophtora infestans)席捲歐洲,開始了愛爾蘭的大饑荒,當時愛爾蘭人不斷向英國政府求救,但是不被理會,造成近百萬人死於飢餓,剩下的愛爾蘭人為了生存移居到世界其他地方,形成十九世紀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,也埋下日後愛爾蘭獨立運動的種子,愛爾蘭人始終不願屈服於英國的統治勢力,甚至是對英國人感到仇視,而這股反抗情緒也延續至今,以上就是為什麼愛爾蘭有類似僑鄉概念的原因。

 

 現在在愛爾蘭街頭還能看到馬鈴薯瘟疫的雕像

 

 

Comments (0)
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